教学管理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本科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编辑:时间:2016-11-14 09:41:35 浏览次数:

一、“十一五”期间本科教学工作总结

    (一)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我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院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统计学专业被评为省级名牌专业、特色专业;《统计学》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抽样技术》被评为省级双语示范课程,《国民经济核算》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省部级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2人获省级教学名师奖;获得省级教改项目1项;获全国商科教育实践教学大赛配套实践教学方案一等奖1项;建立统计学实践教学基地10个;学生在各项学科竞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获首届商科院校市场调查分析大赛总决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全国统计学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三等奖1项;主要由在校本科生参与的“南昌市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调查”获原省长吴新雄和孙刚副省长的重要批示。

   “十一五”期间,学院对实验室建设共投入了100多万元,建设了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CATI)及SAS、SPSS软件的更新。 “十五”期间所取得的成果,为“十二五”时期更快更好地发展本科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第一,国家级的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示范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国家级及省级的优秀教学成果奖有待突破;

第二,课程设置不合理,存在只注重“学会方法”的教育,而忽视“运用方法”及“创新方法”的教育;

第三,在教材建设方面比较单一,主要集中于《统计学》教材的编写,其它主干课程的教材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四,教改论文、课题等教学研究近几年几乎空白;

第五,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第六,国际化办学的形式、途径还需探索。

 

二、“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发展优先、质量优先、特色创优”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统计专业人才为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加大教学研究力度,深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建设目标

    1.教学规模

   “十二五”期间,本科生年招生规模在200人左右,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规模稳定在800人左右。

2.人才培养模式

在“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贯彻统计学专业独具特色的“三联三进三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课堂、校园、社会联动;学会方法、运用方法、创新方法递进;基础理论教育平台、实践演练平台、创新研究平台支撑。),使其内涵与外延更丰富。

    3.课程建设  

   “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把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到课程建设中,继续加强专业主干课程建设。重点建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左右省级精品课程和5门左右校级精品课程。推进双语教学工作,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双语教学的示范作用,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开发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题库和网络教学平台,加快学院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4.教材建设

以提高专业自编教材的质量和水平为重点,全面提高自编教材的质量,以突出重点、坚持精品、体现特色为原则,围绕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学院加大投入,资助精品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同时大力提高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与重点教材的选用率,确保高质量教材进入课堂。

5.教学改革研究

“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工作及鼓励教师撰写教改论文,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改进教育管理方式。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加大实践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比例,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争取在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获得国家级教学优秀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优秀成果奖3项。

   6.人才培养方案

   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 优化课程设计。在课程设置上与国际接轨。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 逐步缩小两者比例,大致各占50%,做到专业课程与经济理论、实践的融合,逐步建立具有特色的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学院设立“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委员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改都必须经过该委员会的严格论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7.实践教学环节建设

“十二五”期间,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基础实验室和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使实验、实践教学条件有较大改善,争取建立三个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加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办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数量和比例达到教育部规定的优秀标准。

8.教学质量和监控体系

建立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严格执行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学院教学质量督导机制,改革教学质量评价和监督办法,增强教学质量评价和监督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努力推进“教学质量工程”,把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放在突出地位。

积极研究对策,出台相应规章制度,严格监督和管理,狠抓一线教学质量,把教学质量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监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相长”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不仅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也体现在学院的教学管理中,更好地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促进学院特色教学的发展,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考风,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注:“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各项建设目标见附件1。

   (三)保障措施

1.坚定信念,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学院要坚定把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信念,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学院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学院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学习借鉴,结合实际,突出特色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个高等学校统计学专业都在进行着包括素质教育、创新培养以及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与探索,其中不乏成功经验。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这些经验,同时要考虑到学院的实际情况,包括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生源质量、专业特色、所处区域等,走出一条具有我院特色的教学改革路子。

3.健全机制,优化过程,强化考核

    根据新形势的要求,结合学院实际,健全和完善各项教学工作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建设,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促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促使管理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管理和服务工作;规范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习活动。采取措施,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并对执行的情况进行严格考核。

4. 努力建设一支结构优化、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院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因此,要努力建设一支结构优化、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加强教风师德建设,教风师德建设关系到学风、院风的建设,,要求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提倡乐于奉献,忠于职守,严谨求实,率先垂范的精神面貌。院、系两级教学管理部门要认真检查任课教师的教案和教学进度计划等情况。鼓励教师注重教学研究,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业务水平。

大力加强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教育与培养,坚持新教师岗位培训和试讲制度,坚持并完善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制度。中青年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人师表,要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钻研教学内容与方法,更新知识。

继续实施“教学名师”工程。组织开展金牌教师、校教学十佳、省级教学名师的评选表彰工作,这是激发教师从事一线教学、促进学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十二五”期间,学院将认真做好教学名师的培养、选拔、推荐工作,创造条件,大力吸引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实教学第一线的工作。贯彻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要求,鼓励更多优秀的教授为本科生上基础课,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6. 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院应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要切实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保障各环节的时间和效果,不得降低要求。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利用省内外、国外资源,不断拓展院际之间、院企之间、院所之间的合作,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

7.切实加强学风建设

    优良的院风、学风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要把学风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8.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

坚持把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作为增强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加速推进“国际化拓展工程”,不断提高平等参与国际教育交流能力。

在国外建立两所以上友好高校有选择地设立一些教师培训基地,鼓励教师参加国内著名高校组织的国际学术研讨活动和国际学术会议,加大教师短期出国进修和出访机会,落实各教学科研单位应制定年度教师学术交流和研讨计划经费,进一步加大教研人员“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力度,吸纳留学归国人员特别是具有国外同类高校教研管理经验的人员参与学院管理。

大力开展与国外院校间合作培养研究生工作,鼓励各专业本科毕业生直接升读国外院校的硕士课程,通过“X年+Y年”培养模式、短学期课程学习、实训实践等途径,进一步拓展学生交流渠道,为学生培养提供广阔的国际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