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时间:2015-07-16 01:28:45 浏览次数:
7月15日,天空中下起了绵绵细雨,为前几天的炎热送来了一丝清凉。作为统计学院第二批三下乡小分队,我们怀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与发展的好奇与敬畏,朝向恩施,大步前行。
为探索恩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底蕴,小分队首先来到当地文化中心--恩施州博物馆。恩施州博物馆共分为三个部分:“武陵足音”、“恩施记忆”和“生态恩施”。历时2个小时的参观,我们听着解说员对恩施少数民族文化的讲解,参观了禀君庙,体验了龙船调,感受了当地早期的巴人文化、傩文化以及崖葬文化。我们深深沉浸在恩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妙独特中,无法自拔。
接着,沿着蜿蜒的乡路,小分队来到了建始县。黄墙红边,檐角微翘,伴有龙的图腾,栩栩如生。据了解这是土家族的吉祥图腾,预示着平安吉祥。在当地居民的热情带领下,我们游览了野三峡风光,高山巍峨,河水翠绿。我们在江中泛着小艇,欣赏着雨中朦胧的野三峡,时不时小艇开到山涧处,还能看到瀑布如仙女的银色发带般一泻千里,让我们不得不发出一声感叹:好山好水好幺妹!处处有美景,时时有惊喜,山清水秀的恩施州,孕育不同寻常的少数民族文化!
在当地农家乐吃过特色晚饭后,我们赶往女儿城。俗语云:世间男子不二心,天下女儿第一城!没错,说得就是湖北恩施的女儿城!作为全国土家族文化集聚地,武陵地区城市娱乐消费中心和旅游集散地,女儿城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旅游相结合,打造了中国西部首家文化旅游商业古镇、中国的相亲之都。在女儿城里,我们体会了诸多民俗文化:摔碗酒,摆手舞及土家女儿会。"摔碗酒"缘于土家族,在古代是土家儿女上战场前的一种壮行酒。但是从今天的摔碗酒看,已经完全转化为一种友情的表达,摔碗酒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心与心贴的更近,充分体现少数民族文化的底蕴和魅力。女儿城作为少数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向我们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也体现了恩施州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视。
四天里,我们走过许多路,见到许多人,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淳朴与特色。虽然身体感到疲惫,但被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深震撼。三下乡小分队的任务已结束,但我们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还在继续。以后的日常生活中,统院学子也将以敬畏之心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融入社会实践当中去,传承与发扬少数民族文化,以肯吃苦,甘奉献的作风积极践行八字真经,投身四个全面的精神状态。
文/统计学院 罗韦洋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