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

编辑:时间:2016-01-13 21:31:32 浏览次数:

​​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

----我院人才队伍建设成绩喜人

2015年7月,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余纯博士全职引进,10月,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江河博士全职引进,在人才建设年的2015年,我院共引进海外学科领军人才1人,海归博士3名、国内优秀博士4名,超额完成学校下达的人才引进计划。

人才聚、事业兴。为落实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学院审时度势,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全国一流统计学科、全省一流智库“双一流”的宏伟目标。全院上下以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建设双一流的突破点,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着力破解人才队伍建设的难题,让优秀“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

一、人才建设有保障

学院党委按照“保方向、凝人心、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凝聚优秀人才的决心、调动优秀人才的积极性作为推动学院科学发展的核心,为学院人才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

学院高规格成立了由全体院领导班子成员参与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学院院长担任组长。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研究方向、服务保障等方面的人才工作成为党政联席会经常性讨论的问题,构建了全院上下通力做好引才、育才、聚才和用才的人才工作格局。

学院创新团队,构建教研人员“教学植入教学系,研究嵌入团队”的人才使用机制,通过高层次人才低职高聘制度、学院优秀成果奖励制度、博士论坛制度等一系列符合高校基层院系实际的人才开发、培养体系,一大批人才有平台、有团队、有经费、有干劲。

二、人才活动有阵地

学院积极为高层次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保障硬件和软件上的支持,努力为他们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硬件方面,学院在公用房相对紧张的条件下为海归博士、柔性人才、教授配备了专门的办公室和办公设施,为各教学系、青年学术创新团队设立了讨论室,鼓励支持他们加入校内外人才联谊会。软件方面,学院建立的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应用统计研究中心、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西省经济预测与决策研究中心、我校与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共同建立的“供应链大数据研究中心”、广东省中山嘉和德博士后实践创新基地、服务江西省产业生态化发展监测与决策的统计调研与数据挖掘创新基地为人才施展才能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三、人才示范有特色

作为人才集聚的密集区,为引好用好高层次人才,学院坚持“以高尚品德凝聚人心、以事业追求凝聚人心、以率先垂范凝聚人心、以真挚关怀凝聚人心、以廉洁作风凝聚人心”的“五凝人”措施,努力打造学校人才建设的示范区。

学院定期有针对性地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对教师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政府统计实务等专项培训,提高师资力量和实践水平。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高敏雪等专家到我校开展国民经济核算知识专题系列培训,2015年,天津财经大学肖红叶教授“经济学中统计问题的若干思考”系列专题辅导讲座为人才的成长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学院积极鼓励教师多渠道走出国门、走出校门,到海外或国内知名高校培训进修,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切磋,提升自身研究水平,近3年来,有近十名教师到国内外名校进行了半年以上的学习交流,罗世华、李志龙、靳伟、江绍枚、徐斌、徐海云、胡平波等一大批国内外名校访学交流的教师成为学院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

四、人才工作有成效

学院人才工作秉持“以事业吸引人,以感情挽留人,以政策稳定人”的原则,充分发挥工作主观能动性,使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学院呈现出高端人才踊跃加盟,重要成果不断涌现的人才集聚效果。

学院的专职教师从2011年20余人,发展到现在50多人,其中国外领军人物3人(柔性),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全职海归博士4人,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有国家社科基金专家1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3人,赣鄱555英才3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2人、博士生导师8人,学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4人,校十大杰出青年4人,学院师资的学位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日趋优化。

仅2015年,学院共发表权威论文共31篇,陈琳博士在国际著名权威期刊《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谭利博士在国内著名权威期刊《中国科学》、刘小惠博士在国内著名权威期刊《数学学报》、徐斌博士在SSCI期刊《Energy Economics》发表重要学术论文;获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2项、国家自科基金立项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项,科研项目立项经费达到310万元。

梧高凤必至,花开蝶自来。梧桐树长高大了,花儿开得香了,凤凰、蝴蝶就自然而至。我们相信:随着全国一流统计学科、全省一流智库建设的不断推进,江财统计学院这颗愈发高大的梧桐树必将引来更多的凤凰蝴蝶来英雄城栖息采花。

文/统计学院  涂远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