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教师应邀参加第三届数据科学与现代经济统计论坛

编辑:时间:2023-09-28 20:28:39 浏览次数:

923日,第三届数据科学与现代经济统计论坛在厦门大学举行。来自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国内多所高校的数据科学、经济统计学相关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和探讨数据科学与现代经济统计发展的前沿问题,展望现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统计融合发展的前景。论坛共包含大会主旨报告、杰出青年学者报告、分组报告等环节,共23项成果在各环节进行分享和探讨。江西财经大学讲席教授邱东教授和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院长平卫英教授应邀参加了本次论坛。

邱东教授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作了题为“真实链位探索与当代国势学构建”的报告,内容围绕其新作《真实链位探索与当代国势学构建》一书展开,基于五方面的经济统计常规进行分析:G20近30年的经济增长时间序列分析、国外净要素收入的国家间分配、碳排放的真实国别责任识别、国际竞争格局下的“真实链位”探索、对莫里斯“文明度量”的评价和修正。进一步剖析全球视野的国势判断大背景,强调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具备两重性。报告强调我们应该深入开展经济统计,推进国家信用建设,为社会各界研究和判断国势奠定更为扎实的认知基础。

平卫英教授在杰出青年学者报告环节中作了题为“‘防返贫、抓巩固、促共富’: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多维识别与常态化帮扶的着力点分析”的报告。研究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2020两期数据,结合模糊集理论对“收入导向型”A-F方法在指标临界值和权重方面进行改进,构建农村低收入群体关注指数,对农村低收入群体进行多维静态识别和动态追踪。从分类帮扶的视角通过数据驱动的分类回归树(CART)模型挖掘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核心特征,基于核心特征将农村低收入群体聚类分组后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到常态化帮扶的着力点。研究发现:农村低收入群体关注指数能够实现对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有效识别和动态追踪,家庭中户主健康程度、常住人口数、收入支出结构、互联网使用等是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常态化帮扶需要关注的主要核心特征。报告针对农村低收入群体中的防返贫、促增收和入中潜力组三个组别应分别采取社会兜底型、就业增收型和多层次发展型为主的帮扶政策。

此次论坛凝聚了统计学界专家和青年力量,围绕数据科学与现代经济统计发展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度研讨,并展现了一批经济统计前沿领域的高水平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也将助力于经济统计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文图/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 编辑/谢雨欣 审核/林阳 陶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