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时间:2015-07-15 00:39:00 浏览次数:
他们来自统计学院,他们不断前行,不断探索,寻求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他们前往湖北恩施自治州,了解当地民俗,探求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特点,今日他们来到了湖北民族学院,进一步深入了解恩施自治州的民俗发展特点。
2015年7月14日,统计学院三下乡恩施小分队来到湖北民族学院,刚到达我们就被那富含民族底蕴的学校大门所吸引,龙柱图腾等装饰均体现了其民俗特色。兴致勃勃的进入学院内部,接待我们的是雷翔教授。初遇雷翔教授,他那神采奕奕的眼眸就让我们为之一振,虽年事已高,仍老当益壮。我们向其提出了诸多问题,教授都一一详细耐心的解答。雷翔教授向我们展示了民俗文化从古代到现代改变的实质,告知我们民俗存在的必要性,并且从生物界等各个方面进行对比,以突出这个观点。与教授的交流使我们受益匪浅,感受颇丰,我们意识到目前我们对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随后,我们小队对湖北民族学院内部进行考察,探究如何将少数民俗与学校建设相结合。同时我们与少数民族的学生进行了交流,了解他们对学校建设与民族文化发展问题的看法。在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学校对于民族文化保存有很高的重视度。校里组织开展少数民族联谊会,不定期的举办各个少数民族的活动。目前,学校正在建设一个少数民族文化博物馆,目的在于突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新一代青少年了解继承华夏特色文明。
夜晚,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湖北民族学院,在学院一天的调查使我们受益良多,我们在与教授,同学交流下,收集到了许多的数据,深入了解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继承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民俗文化的保留形式并不是只有“使用”这种方式,民俗多元化是促成这个社会不断反思,进步发展的前提。今后的几天我们将在雷翔教授指导下,进行更深入一步的研究与调查,不断践行八字真经,投身四个全面的精神,发扬统院学子能吃苦,肯实干的作风,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奉献光和热。
(文/统计学院 张谊瑞)
下一篇: 我们,与文化同行